膝退化性關節炎 文/ 蔡青雲 物理治療師
退化性膝關節炎又名膝骨性關節炎。常見於50歲以上喜歡運動或從事粗重工作的人。另外外傷或體重過重也會加重膝關節表面軟骨的磨損,加速膝關節的退化。
成因:
- 慢性勞損:長期姿勢不良,負重用力,體重過重,導致膝部軟組織損傷,關節微小移位,均會加重關節變性,磨損與破壞。
- 創傷:經常的膝部損傷,如骨折、軟骨、韌帶的損傷,都會加速膝關節退化。
- 關節面受力不平衡:某種原因如外傷、勞損或姿勢不良等,造成股骨頭在髖關節的角度偏差,造成股四頭肌、和內收肌群緊張,影響膝關節的受力面,造成膝關節的磨損與退化,通常造成膝關節內側受力較大,於是內側軟骨磨損加速,內側關節間隙變小,兩腿逐漸變成O字型,形成惡性循環,退化愈來愈嚴重。
分期及症狀
第一期:幾乎正常。
第二期:關節間隙變窄,無明顯骨刺。
上下樓梯或上下斜坡時感到疼痛,尤其是下樓梯。
第三期:關節間隙明顯變窄,有明顯骨刺。不能深蹲,蹲低時痛楚增加。
下樓梯時,通常患者都不得不扶著欄杆或側身慢慢向下行。
第四期:關節間隙消失(軟骨幾乎被磨光)。久坐後站起身準備離開之際,受傷的膝關節便會感到劇痛,但慢慢走一段路後,痛楚便慢慢減退。
第五期:嚴重變形,外側韌帶鬆弛(膝內翻,O型腿)。膝關節已有變形和腫脹,當雙腳合攏站時,患者會發覺兩雙膝關節之間的空間增加,即是所謂的'O'型腳,而且已退化的膝關節亦會較腫大。
物理治療
第一階段
- 熱療:使用深部熱療(包括短波或微波),可減輕疼痛、軟化組織,促進血液循環及因疼痛而造成的肌肉痙攣。
- 電療:改變中樞神經系統中疼痛物質的傳導,以減輕疼痛。
- 其他
第二階段
待發炎症狀較為緩解後,開始教導適當的牽拉運動及肌力訓練。
改善的時間
連續2周~1個月每天接受治療即有改善。
每日治療原因:已經退化的關節,更需好好保養,除減輕痠痛、無力的情形還可維持目前的功能,故要以長期保養為目的。
居家保健運動
小腿後肌伸展運動:站立,兩腳前後打開,前腳膝關節彎曲,身體向前傾,但膝蓋不可超過腳趾,後腳腳跟貼緊地面。維持30秒,重複3次。
股四頭肌伸展運動: 趴著,一腳膝關節彎屈,腳後跟盡量往臀部靠近。維持30秒,重複3 次。
肌力訓練運動:坐姿下盡量將膝部關節伸到最直,維持5~10秒,重複10次。每次運動間需休息5秒。
股內側肌運動:躺或坐著,在完全伸直與彎曲30度之間做抬腳運動。
騎固定式腳踏車:由5分鐘慢慢增加到可耐受的範圍。
日常注意事項
①走路不要連續走太久,當膝蓋覺得不舒服時就應立即休息,「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也不要坐太久或站太久。
②避免半蹲、全蹲或跪的姿勢,若半蹲時,須注意膝蓋不可超過腳趾趾尖。
③保持理想體重,以減輕膝蓋的負擔。
④注意膝蓋的保暖,可以穿長褲或護膝來保護膝蓋。
⑤少搬重物,少上下樓梯,不要穿高跟鞋。
⑥避免外傷及過度勞動。
施宏男復健科診所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158號3樓 電話:02-258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