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腕隧道症候群 文/ 蔡青雲 物理治療師
在手腕部的正中神經受到壓迫而引起的神經病變就叫做腕隧道症候群。正中神經是主要控管大拇指、食指、中指以及一部份無名指的感覺神經。手部的正中神經在手腕處,會穿過由腕骨與韌帶圍成的「腕隧道」,當遭受到過度的壓迫時,就可能出現腕隧道症候群。
症狀:
臨床的症狀為手部腫痛、灼熱、刺痛及麻木,且局限於食指和中指及大拇指的正中神經支配之區域。此疼痛在晚上或睡醒時特別明顯。患者於日間工作後,夜晚常手腕麻木而醒來,是因手腕姿勢固定不動的時間較長,導致腕隧道內的壓力增加,阻礙了正中神經的血液供應,於是手就麻痛起來,需用力擺動手腕或摩擦手指,以求症狀緩解。
但若置之不理、腕隧道症候群會逐漸惡化下去。疼痛會加劇、握力變得軟弱,仔細檢視,可以看到大拇指基端的肌肉變消瘦了,這種情形,就已經是比較嚴重的腕隧道症候群了。有些症狀在冬天氣溫偏低時,常會更加明顯。約有半數之病患為雙側發生症狀
臨床上的病患以中年家庭主婦居多, 此與女性腕隧道較細及常年操持家務有關。其次是手腕曾受過傷,手腕骨折過,長期握抓工具,對手及手腕重覆性的壓迫或手腕常有過度操作的(如: 搬運工, 廚師,文書打字人員或電腦工作者或騎機車的業務員)都容易發生。
物理治療
第一階段
- 熱療或蠟療:增加血液末梢循環,可促進代謝發炎物質。
-
電療:因可增加循環讓痙攣的軟組織放鬆、止痛。
第二階段
教導手腕關節軟組織牽拉運動,可促進軟組織的循環,伸展僵硬的
軟組織進而使隧道裡的神經不致壓迫。
恢復的時間
連續3~6週每天的耐心治療可逐漸改善,減輕症狀。若3~4個月未痊癒,建議可做神經傳導及肌電圖檢查,評估手術治療之必要性
每日治療原因:
持續每日治療可減少因尚未痊癒又不斷使用造成的發炎;若達3~4個月仍未痊癒,此時神經或軟組織因壓迫而導致缺氧現象則會使神經壞死、肌肉萎縮,就需用外科手術處理。
居家保健運動
手腕伸直/彎曲運動:
患肢握拳手腕伸直再彎曲。停三至五秒即可,做五到十次。
伸展運動
掌心朝上張開手,使用另一隻手用力把手掌往下壓,將手臂伸直繼續下壓。同樣可將掌心朝下,用另一隻手把手背往下壓。維持15至30秒,每天3回,每回十次。
腕伸肌肌力訓練
手掌朝下且手拿瓶狀物,緩和將手腕上舉並下垂回到起始位置,每回10~20下每天3回。可逐漸增加重量以達到肌力訓練的效果。
平日注意事項
預防是最好的治療,如有症狀發生,一定儘早處理,千萬別等到"凍末條"的時候才就醫,然而反覆性手部動作會產生許多的腕部疾病,可藉著學習正確的使用雙手方法,來減低發生率。
①避免讓手腕長期處於彎曲或扭轉的姿勢。
②讓手腕維持休息的姿勢(手腕抬高30度,向小指側微偏)可避免疼痛。
③降低重複性手部動作的機會
④不要用同一姿勢握東西太久
⑤不要只用大拇指和食指抓、握物品,應使用整個手掌、指去抓握物品
⑥讓雙手有時間休息,可雙手輪流工作或輕、重工作交替
⑦避免提重物
⑧電腦族的朋友,最好使用符合人體工學較寬弧度較高的滑鼠,腕部可使用手腕固定支架。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158號3樓 電話:02-2581-9995
